深秋的资古朵,房前屋后、山野林间炊烟缕缕升起,远远地就能闻到散发出的阵阵馨香,随风飘散在大峡谷的角角落落,不经意间飘进鼻腔里顿感心旷神怡。放心,这里的“烟”可不是村民在乱放火,这香味也不是一般的“花香”或者“肉香”,那到底是什么呢?别急,这就告诉你。
石月亮乡资古朵村依托着高黎贡山山脉丰富的自然资源,森林覆盖率高,常年气候湿润,降水充沛,为全村最大产业——草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经过勤劳的资古朵人民长年累月的辛苦种植和精心呵护,生长在山野林间的草果树,枝叶粗壮繁盛,根部的果实结得硕大而饱满,从植株到果实都自带特有的芳香。因此,自种植草果以来就一直是市场上抢手的“香饽饽”。目前,全村草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8000余亩,是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。
每年的10月,资古朵村的草果就进入了成熟收获的季节,这个时候就是村民们最忙碌的时候。天一亮,村民们便准备好干粮,带好工具,坐上车,马不停蹄地赶往草果地,开始一年一度繁忙的采摘工作。
草果喜阴大多种植在山坳里,交通较为不便,采摘好的草果要经历人背、马驮和车辆运输等过程。采收草果果实时,需要用镰刀从果穗基部割下整个果穗,小心翼翼放进背篓里,一篓一篓背到车辆可以停靠的地方,放入准备好的蛇皮口袋里,一袋鲜果重量达90—120斤,封口后装上早已停靠在路边的车辆,再运输到需要烘烤草果的烤炉旁或者联系到买家即刻出售。红彤彤、亮闪闪又饱满的草果经过村民们勤劳的双手,一串串、一篓篓从深山里运出来,可谓是跋山涉水,是历经艰辛和汗水收获的沉甸甸的果实。傍晚时分,随着一车一车的草果被“轰隆隆”地运回到家,拖着疲惫身躯回来的村民们却满面笑容,不用问就知道这是自家的草果有了大丰收。
长途跋涉运回来的草果,需要将摘下的果实立即烘干,否则易发生霉变,从而影响品质。最快捷的办法,一是马上询个好价钱出售,二是尽快着手烤干存储。若市场行情不如意,村民们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自己烤干。即,在自家的草果即将成熟之前,在家门口或者草果地旁,就近就便寻好一处地块,挖一条60厘米左右宽的纵向沟,其两侧用砖或石头砌好,沟长2米左右,使火炕通到炉底,结合需要烤制的草果的数量在沟头挖一个2—10平方米大小的方形坑,坑深1米左右,呈凹锅底形,坑上用铁丝网搭成平面,网格大小既有一定空隙,也不会使草果下漏,然后把草果平整铺放在上面,用木材烧火直至草果熏干,坑上搭建简易房顶或者雨棚,防止雨淋。
在烤草果前,要用手将果实单个逐一摘下,还要避免撕伤到果实基部,这样在烤干时果实不易破裂,从而确保草果的品质。烤炉上的草果堆放厚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,一个炉一次可烘烤750千克左右,烧火要均匀,每天翻动一到两次,烘烤时间应保证72小时内烘干,否则易霉变。烤干以后的草果存放时间周期很长,可以储存几个月以等待个好价钱再出售。
所以,现在你知道大峡谷中时不时飘来的阵阵馨香到底是什么了吧!这袅袅炊烟和不知名的香味来自怒江大峡谷的宝藏产业,福贡人民的致富果,自然生态的绿色食用香料——草果。
烤草果的过程中,从头到尾都需要有人守候。要随时添加柴火以免火熄灭或者火力不足造成草果烘烤不均匀,还有就是要几个小时就要将底部的草果向上翻一遍,以免烤糊。烤草果是一个大工程,需要家里的大人们轮班值守。而深秋初冬时节的昼夜温差很大,夜里值守的人们在烤炉边需要注意防风和保暖。为了打发漫漫长夜,村民们会借着柴火烧点开水续满茶杯赶走夜里的疲倦,温一壶暖暖的“香蕉水”驱散寒冷,用柴灰炸点苞谷花或者烧点芋头下酒,不知不觉又到了天明。
一颗颗红彤彤的草果经过近两天两夜的柴火慢烤,渐渐变成了深棕色,散发出特有的阵阵香气,沁人心脾,抓一把在手里满满的都是烟火香。在火焰的映照下,守夜的人们个个精神抖擞,红光满面,这一夜又一夜、一炉又一炉的草果,预示着未来生活将越来越好。
峡谷果红彤,增收好盼头。村民们虽辛苦却无比高兴,伴着阵阵草果清香,就着火光,喝下了一壶又一壶的幸福与满足,祈愿今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、生活越来越富足。
来源:追赶幸福的石月亮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